在人生中场的中年
刚过完 43 周岁的生日。人生的下半场,明显觉得更感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幸运,也更珍惜每个幸福时刻。
回想这些年,我的心境还有什么改变。
认识内耗,减少内耗
《养育内心的小孩》,让我学习到什么是内耗,内耗产生的机制。这些年自己的经历,让我感受到哪些人和事会产生内耗,并在学习尽量在行动上远离这些人和事。只有自己舒服了,才能照顾好自己所爱。
不强求未来的确定性
一日,行者问和尚:“您得道前,做什么?”和尚说:“砍柴担水与做饭。”行者问:“那得道后呢?”和尚说:“还是砍柴担水与做饭。”那行者说:“得道前后都一样,何谓得道呢?”这时那和尚十分郑重地说:“不一样。得到前,我砍柴时惦记着担水,担水时惦记着做饭;得道后,砍柴即砍柴,担水即担水,做饭即做饭。”
这个段子蕴藏很多的哲理。正念,是这个故事第一个被关注的概念。对于未来的发生,尊重事情发展的趋势,顺势而为。而我觉得还有一个层次,是重新去理解 “自我”,因为,所有对未来的担心和期待,都和关心“自我”有关,“自我”的感受,“自我”的发展,“自我”的命运。在佛学的提示下,我开始怀疑我们对 “自我” 这个概念的直觉理解,它是绝对可靠的吗?如果它不是指独立的隔离的“我”,那未来,真的有好坏之分吗,“安全感”真的值得去追求吗,这些,需要去打扰当下的“我”吗?
“允许一切发生“,不做到放下“我”,怎么做到?
关注行为产生的结果,而不是动机
大多数情况下,动机都不值得关注。一是动机对结果的影响几乎是忽略不计,二是动机这玩意永远无法证明。那句话怎么说来着:这世界上通往地狱的路,往往都是用善意铺成的。应该关注在判断某个行为(有时候甚至是设想)是否和我期望达到的结果相符合,符合就去做(去想),反之就不做(不想)。
唯一的课题
人生有且只有一个课题,就是做好自己。最高级的亲子的教育,也是让 ta 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爸爸非常关心他自己的个人成长,而你也应该如此。最重要的善良,也是照顾好自己。